首页 > 热点 > > 正文

热点聚焦:大模型产品“风起泉涌”背后 智能算力建设瓶颈亟待突破

时间:2023-06-30 07:56:05     来源:证券日报

近日,大模型领域消息不断。


(资料图)

ChatGPT的出现使人工智能行业翻开了新的篇章,国产大模型也由此迎来了高光时刻。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公司或发布或升级大模型产品。

“近期,众多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大模型赛道,一方面,是看到了大模型相关技术所带来的广泛应用场景,以及这背后蕴藏的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大模型技术路径的日趋成熟,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研发门槛。”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大模型产品层出不穷

投资者需“慧眼识珠”

6月28日,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中国联通发布图文大模型“鸿湖图文大模型1.0”。中国联通表示,鸿湖图文大模型是首个面向运营商增值业务的大模型。

汉王科技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在自研的基础大模型,能针对不同的行业领域进行需求挖掘,在数字人文、教育、档案等垂直行业重点布局,研发多个行业分支模型,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

华为最近也在大模型领域有诸多动作。6月26日,华为正式对外公布了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Cloud)的主题演讲议程,在此次会议上,华为云盘古大模型迎来重大升级。此外,紫东.太初也迎来了升级版。6月16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个全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2.0,而之前的紫东太初1.0仅是三模态大模型。

郭涛表示,当前大模型正从单模态走向多模态、多任务融合。多模态大模型意味着能够处理多个模态的数据,可以进一步突破感知、认知和决策的交互屏障,从而让人工智能拥有良好的环境交互感知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而多任务融合则意味着可以同时对多个任务进行处理,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更大。

市面的大模型产品竞相亮相,各有特色,投资者也难免有些眼花缭乱。面对大模型市场的火热现状,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提示道,“目前有些公司布局大模型产品并不是看好大模型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而是由于大模型目前受到政策驱动,相关的开发企业可以享受政策红利。因此,投资者需要擦亮双眼寻找优质投资标的。”

“当大潮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郭涛认为只有拥有人工智能技术沉淀、海量数据资源、成熟生态体系的公司才有望在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智能算力瓶颈需突破

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不可或缺

当然,国产大模型的发展态势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的建设都起到了助推作用,其重要性不可忽视。由此,支撑其更快更好发展的算力问题也获取了市场更多的关注。

6月28日,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随着海量数据的不断涌现,面向数据感知、传送、存储、处理全环节提供一体化支撑服务,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需求。特别是当前AI大模型的兴起,进一步激发了对高价值数据、高性能算力、高标准算法的迫切需求,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鼓舞体系向连接、算力、能力深度融合的方向加速演进。

“AI大模型训练及部署应用都需要强大的算力资源支撑。随着百度、华为、阿里、京东等公司纷纷入局AI大模型领域,对算力的需求将迎来指数级增长。但是,通用算力技术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普惠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突破智能算力瓶颈迫在眉睫。”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面对智能算力的重要性,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在这方面布局准备。据了解,“国产CPU第一股”龙芯中科在GPU方面也有十分扎实的技术储备。

秦淮数据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公司新增的签约容量中,就包括了适应智能算力的高密度机柜部署,这也代表了公司在智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目前,算力网络、算力芯片等产业发展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多地都掀起了项目建设运营高潮。但是,相关产业在建设发展和运营层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通用算力与专用算力的算力‘鸿沟’问题、智算中心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等。”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对此,郭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智算中心建设运营提速,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实现自主可控。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